刘 氏 世 系 表(汉后世系)
邦公至四四公世系
1 邦 汉高祖高皇帝,字季,沛丰邑中阳里人。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(公元前256年)乙巳岁四月初三日。初任秦泗水郡沛县泗水亭长,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6年)率众于沛县起义,被拥立为沛公,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后,被项羽封为汉王,辖巴,蜀,汉中,都南郑。汉五年(前201年)击败项羽,在定陶登皇帝位,定都洛阳,后迁都长安。汉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4月25日病故于长乐宫,寿62岁,葬长陵(咸阳北原),追尊高皇帝。妣曹氏、吕后、戚夫人、薄姬、张美人、赵姬、唐山夫人(无出)。生子八:肥(齐王),盈(汉惠帝),如意(赵隐王),恒(汉文帝),恢(初为梁王,后改赵共王),友(初为淮阳王,后改赵幽王),建(燕灵王),长(淮南厉王)。
2 肥 母曹氏,高帝6年(前202年)庚子,以胶东,胶西,临淄,济北,博阳,城阳,琅琊置齐国,正月壬子封为齐王,辖73城,都临淄。生于秦王政13年(前234),卒于孝惠帝6年(前189),寿46岁,脏临淄,谥齐悼惠王。妣驷氏,李氏,生子十三:襄(齐哀王),章(城阳王),兴居(济北王),罢军,宁国,信都,安,将闾(袭封齐王),辟光(济南王),志(济北王),卬(胶西王),贤(葘川王),雄渠(胶东王)。
3 章 高后6年甲寅五月丙申封为朱虚侯,因诛吕氏有功,孝文帝前元2年癸亥二月乙卯封城阳王,都山东莒县。生于高帝6年(前201),卒于孝文帝前元3年(前176),寿25岁,葬莒县陵阳镇,谥城阳景王。妣吕氏,生子二:喜,舍。居山东莒县。
4 喜 孝文帝前元4年嗣为城阳王,11年壬申徙为淮南王,明年徙为城阳王。卒于孝景帝中元6年(前144),谥城阳共王。妣肖氏,生子十四:延(城阳顷王,生子23),豨(雷侯),吉(东莞侯),壮(辟土节侯),婴(利乡侯),钉(有利乡),庆(东平侯),记(运平侯),齿(山州侯),福(海常侯),宪(驺丘侯),贞(南城节侯),裘(广陵常侯),皋(杜原侯)。
5 皋 字献夫,武帝元朔4年(前125)丙辰3月乙丑封杜原侯,元鼎5年(前112)坐酎金国除。妣梁氏,生子四:质,恭,植,喜。居山东临淄。
6 质 妣徐氏。子二:渊,宇。
7 渊 妣黄氏。子二:长,信。
8 长 妣英氏。子一:屈厘。
9 屈厘 琅琊校尉,后迁至相。妣江氏。子四:元,庆,讷,盈。
10 元 妣孙氏。子一:荫。
11 荫 字保若,妣曹氏。子一:振。
12 振 字羽之。子三:甽,畝,畴。
13 畴 字传世。仕魏为金紫光禄大夫,后迁尚书。子一:殷。
14 殷 字长盛。仕晋为司隶校尉,官禄尚书事。卒于怀帝永嘉6年(公元311年)。妣张氏,子七:舆,琨,琉,琏,瑚,珊,璠。
15 琨 字亦珸。子四:导,粹,宏,演。徙萧县。
16 宏 字仲嘏。仕至吏部尚书。妣任氏。子一:耽。徙沛郡相县。
17 耽 字和乐。仕至晋陵太守。妣任氏,子二:惔,恽。
18 恽 字子厚。仕至尚书,殁葬润州(今镇江)与兄墓邻。事详《晋书》。子三:鸾,
凤,燕。
19 燕 字与飞。仕宋为左司郎中,后任平原太守。妣孔氏。子二:元,几。
20 元 字蕴初。仕齐为羽林郎,死梁兵难。妣花氏,子七:才资,器资,远,超,迈,德资,幼资。
21 器资 罹梁兵难,同父死节不屈。子二:寅,实。
22 寅 仕梁赠金紫光禄大夫。子一:冲。
23 冲 任南阳太守。子三:登,牧,仕显。(仕显复家彭城。)
24 登 仕梁为左承相,封武安侯。子二:裕仁,裕义。
25 裕仁 名悦。仕南朝任平阳太守,后擢为尚书。子三:遥基,硕,希佑。居南京滁州琅琊。
26 遥基 仕陈历官荆襄刺史。子八:质,穆,和,布,谊,楷,忱,季英。
27 穆 字仲肃。任镇江将军。子二:明,实。
28 明 字焕之。任东郡太守。妣孔氏,子一:炫。
29 炫 字公亮。任太中大夫,事详《通鉴》。妣巴氏,子一:婴。
30 婴 字平伯。任青州刺使,历大理少卿,迁尚书左仆射,详见《隋史》。妣后氏,子二:德威,德成。
31 德威 婴长子,妣氏不详,子三:曜,显,才全。
32 曜 字伯朗。子三:槩,栾,棨。
33 栾 任河中法曹。子四:高,宗乙,本太,立。
34 高 任潞州功曹。子二:朋文,友文。
35 友文 从樊宗师,学有文行,隐居不出,人皆慕之。妣陈氏,子二:材中,材行(子禹锡)。
36 材中 谓南县尉。妣吴氏,子二:近仁,近礼。
37 近仁 字必荣。任江西丰城县令。妣徐氏,子三:隆道,隆德,隆文。
38 隆道 讳铸,字延元,号隆道。唐咸通元年庚辰登进士,任太原参军。妣萧氏,子二:巨容,巨德。
39 巨容 (统派祖字辈)字德量。南京滁州琅琊籍。生于唐敬宗宝历2年(826)丙午3月初3日午时。登唐宣宗大中甲戍(855)武科进士,初授临河尉,寻迁宣州宁国令,复以功迁明州(今宁波)镇遏使,乾符5年(879)拜银青光禄大夫,右散骑常侍,山南道节度使,封彭城县候,事载《唐书》。卒于唐昭宗龙纪元年(889)乙酉12月25日午时,葬岘山之首,寿64岁。夫人程氏生汾;徐氏生迥;余氏生迪。
40 汾 (2德)字伯临。弋阳开基祖。生于唐武宗年会昌甲子(844)8月15日。登咸通辛卯科(871)进士,初授兵部员外郎。助父破巢建勋后,累官至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,上柱国镇南军节度使,特进银青光禄大夫,检校尚书右仆射,左朝左厢兵马使,散骑常侍千牛卫上将军,赐紫金鱼袋。卒赠中书令,彭城郡开国公,奉祀仁惠王(祠址:信州水南,已毁)。卒于唐昭宗天复元年(901)11月,葬广信府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旗鼓岭,(今名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漕溪镇刘家村,)寿57岁。 公配九室生十四子一女:
元配郑氏葬上南州赤土坑。子四;长子汉兴,7汉广,10汉吞,13汉彬。
鲍氏葬插茨埠。 子三:2汉升,6汉瑞,14汉平。
王氏葬胜禾墩。 子一:12汉宁 ;女一:金姑
宋氏葬乌石底梨木墩。子二:3汉从,11汉英。
李氏葬松结墩。 子一;5汉宗。
马氏葬胜禾墩。 子一:9汉胜。
张氏葬拓湖林官路东。子一:4汉明。
武氏葬凌家湾官路东。子一:8汉匡。
郭氏葬松结墩。无出。
41 汉广 汾公之七子,行十五,字怀山,母郑氏(司空郑畋之女)。公生于唐僖宗中乾符
2年(875)乙未七月十五日卯时,唐昭宗天复三年(903)癸亥恩赐进士。
居弋阳新陂。殁于后晋开运元年(944)庚戌甲辰正月初八日酉时,享寿六十
九岁,葬横峰县葛源镇兰舍乙山辛向。
妣陈氏、胡氏、王氏,生殁俱未详,三妣俱葬附夫墓右同向。
子四:义永(居葛源),义昭(居新陂),义员,义方。
42 义员 (4昌)汉广公三子,讳义员,字祖德,行四一。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
丁卯八月十六日丑时。官任节度使,御前兵马使。因游卢阜路经彭泽见竹垣(现
天红乡)之山水形胜,遂卜居焉,即今之尚潦洪西山。公殁于北宋太宗雍熙
三年(986)丙戌十月二十一日亥时,寿80岁,葬住屋尚潦洪西山下乙山辛向。
妣饶城朱相国之女朱氏,继妣马氏,俱生殁未详,二妣葬合夫墓同向。
马氏生子四,珍、瑒、琛、瑚。
43 珍 (5日)义员公长子,名正,字子佑。官至光禄大夫。生于后晋天福丙申年(936)
9月初9日辰时,卒于宋大中祥符壬子年(1012)2月12日申时,寿77岁,
葬尚潦洪竹垣畈东向。
妣湖口龙復里陈氏,继妣王氏,俱生殁未详,二妣俱附葬夫墓右同山同向。
子三:茂琛,茂瑀,茂瑛。
44 茂瑀 (6宗)珍公之次子,字元瑜。生于后汉太祖显德二年(955)乙卯,官任刑部侍郎,礼部尚书。建墅于彭泽鼓楼山(现名彭泽县太平乡古楼村),人丁兴旺,世称五百口刘。公殁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(1023)癸亥九月初八日未时,寿68岁,葬彭泽九都东港婪叶山茅猪下坂,有碑。
妣宋氏、郑氏,生殁俱未详,二妣葬合夫墓同山同向
子五:魁一,魁二,魁三,魁四,魁五。
45 魁五 (7功)茂瑀公五子,讳模,字崇本。生于北宋太宗雍熙三年(986)丙戌三月十六日午时。官任兵部尚书,御前兵马使,殁于宋仁宗皇祐五年(1053)癸巳腊月二十八日午时,寿68岁,葬彭泽九都鼓楼山。
妣朱氏、徐氏、李氏,生殁俱未详,三妣葬合夫墓同山同向。
生子十五,传记四,浤、溥、洞、澜。
各编号立四大庄,孝字号浤居蜂窠庄,悌字号溥居深井庄,忠字号洞居水西庄,信字号澜居守山庄。
46 洞 (8显)魁五公三子,讳洞,亦讳通,字添道。生于北宋真宗乾兴元年(1022)壬戌五月初一日未时,由五百口迁居水西庄(现名彭泽县天红乡宝山村大港周家),登宋仁宗康定壬午科进士第,官任江陵太守,后辞官归隐。赞曰:天性颖聪,学赋贯通。乡党称颂,天道长翁。公殁于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)甲子八月十八日丑时,寿62岁,葬水西坂板株林凤形尾即今青龙嘴艮山坤向。
妣陈氏,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五年(1021)辛酉四月十二日酉时,殁于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壬戌二月初四日卯时,葬合夫墓右同山同向。 生子一,玉耀
47 玉耀 (9大)洞公之子,字复先。生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(1043)癸未三月十三日卯时,官任南安经历,殁于宋哲宗绍圣四年(1097)丁丑四月初一日子时,寿54岁,葬上潦洪冯家岭甲山庚向,有碑。
妣朱氏,生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(1044)甲申正月初八日辰时,殁于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)壬午,葬合夫墓右同山同向同碑。 生子一,塾
48 塾 (10时)玉耀公之子,讳塾,字四祖。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七年(1062)壬寅正月初三日亥时,官任十三路知录,殁于南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丁未,寿66岁,葬水西坂板株林凤形尾即今青龙嘴与祖共塜艮山坤向,有碑。
妣张氏,生于北宋仁宗嘉祐八年(1063)癸卯三月初九日子时,殁未详,葬合夫墓右同山同向同碑。 生子二,宸、寰
49 宸 (11文)塾公长子,讳宸,字小四。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乙丑十月十三日未时,官任文林郎,殁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(1142)壬戌四月十四日丑时,寿57岁,葬上潦洪冯家岭癸丁兼子午向,有碑。
妣张氏,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)甲子冬月初一日辰时,殁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(1136)丙辰二月十五日午时,葬合夫墓同向同碑。
生子五,念一(公缘)、念二(公绿)、念三(公缪)、念四(公纲)、念五(公
绳)
50 念一 (12经)宸公长子,讳公缘,字念一。生于北宋徽宗政和元年(1111)辛卯八月二十日酉时,殁于南宋孝宗乾道五年(1169)己丑八月十三日卯时,寿58岁,葬上潦洪冯家岭老坟壬丙兼子午向。
妣李氏,生于北宋徽宗大观三年(1109)己丑十月十四日子时,殁于南宋孝宗乾道元年(1165)乙酉腊月初九日午时,葬合夫墓右同山同向。
生子二,四二(尚函)、四四(尚功)
51 四四 (13思)念一公次子,讳尚功,行四四。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(1134)甲寅正月十一日寅时,殁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(1196)丙辰九月二十日巳时,寿62 岁,葬水西坂板株林凤形尾即今青龙嘴附洞公墓旁艮山坤向,有碑。
妣吴氏,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(1136)丙辰九月二十日戌时,殁于南宋宁宗庆元元年(1195)乙卯二月初五日辰时,葬合夫墓同山同向同碑。
生子三,千四、云二、千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