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
阅读新闻
背景:

对刘巨容之父祖的深度考辨

[日期:2013-02-08] 来源:汾公传人群  作者:刘学柱 [字体: ]

 

1.根据宋代《南昌梓溪刘氏谱序》记载可知,刘巨容肯定是刘元一五兄弟中某个人的后代。

2.  德馨堂陈州刘氏旧谱记载:“昌裔长子。元一:仕唐文宗,太和间为淮南军国门,从李德裕镇西川,后德裕坐贬固守南阳(洛阳孟县)时,刘龙子孙以其同出彭城,有同宗之义因畱(留)家焉,生子三从英,从杰,从良。元一长子,从英:任荣泽尉后转为水陆运使,生子四:轵,轸,辗,轼”。安徽青阳《刘氏宗谱》也记载刘仲昭来自南阳(洛阳孟县)。值得注意的是,刘元一迁居南阳(洛阳孟县),刘仲昭来自南阳(洛阳孟县)。看来,刘仲昭和刘巨容是刘元一后代无疑!!!

1.“隆道、隆德、隆文”三兄弟究竟是“元一”兄弟还是“从英”兄弟?在此,我觉得是“从英”兄弟更符合道理。第一、隆道不可能是元一,按照刘昌裔死于813年可知,元一、纵都著了官,一个是淮南军衙门将,一个是光禄主簿,不算大但也不算小,推其岁数,刘元一至少在30岁以上即出生于783年以前;景阳、景长刚中进士不久,大约20多岁,他们两个岁数和隆道生于788年相差不远,或者略大于隆道的岁数。即刘元一的岁数远大于刘隆道的岁数,所以隆道只能是元一之子。第二、“隆道、隆德、隆文”是三兄弟,元一兄弟却是五兄弟,如果我们偏要说他是三兄弟,也只能是同父同母的“元一、景阳、景长”三兄弟,那么只有景长是隆文,可我们不要忘了“三子,隆文:死黄巢之难”,即880年的刘景长死黄巢之难还是太超年龄吧!如果我们偏要把刘纾作为隆文,同样是比较太超年龄的。所以,我认为“隆道、隆德、隆文”三兄弟不应该是“元一、景阳、景长、纵、纾”兄弟更应该是“从英、从杰、从良”兄弟。

4.根据阳新刘会仪宗亲传来的谱书有关近仁公世系,先看对“近仁公”的记录“又名元,官淮南军门”,说明近仁公就是任淮南军衙门将的刘元一(即刘元)。两代人皆有“官淮南军门”是重要信息,因为官任淮南军衙门将的是刘元一而不是刘昌裔,刘昌裔不是淮南军衙门将!从这一点看刘近仁就是刘元一。

再看对“隆道公”的记录“隆道,淮南军门,生子二:巨容、巨德”说明隆道公也曾袭父职任官淮南军门,近仁和隆道两代有“淮南军门”的信息,这也充分证明隆道袭近仁之职,也就是说刘隆道就是刘元一之子。

5.“隆道、隆德兄弟葬于天山”,天山在哪里?天山就是扬州高邮的神居山又名天山。刘隆道早年既然袭父职“官淮南军门”,淮南军驻地在哪里?就在扬州。所以,刘隆道葬于天山与刘隆道袭父职“淮南军门”也是吻合的!另外,元一迁居南阳(洛阳孟县),应该葬在南阳(洛阳孟县);只有隆道可能迁居扬州葬于天山,加上天山祖坟是两兄弟的祖坟,从这一点看,其地葬的是元一之子而不是元一本人。更加证明刘隆道就是刘元一之子。

6.“从英,从杰,从良”作“隆道、隆德、隆文兄弟”,“轵,轸,辗,轼”作“巨容、巨德、孟昭、仲昭兄弟”是最合情合理的。

昌裔长子:元一,字近仁;

元一长子:隆道,本名从(崇)英;

元一次子:隆德,本名从(崇)杰;

元一三子:隆文,本名从(崇)良,死黄巢之难。

隆道长子:巨容,本名轵;

隆道次子:巨德,本名轸;

隆德长子:孟昭,本名辗;

隆德次子:仲昭,本名轼;

7.当然,有更多的宗亲不到黄河心不甘,着力于找到墓志作为铁证,希望各位宗亲加快步伐找到墓志。否则,各位宗亲都会认为这一切是空想,是假的。不过,我相信墓志铁证和我的推理应该是基本吻合的。

附刘邦至刘巨容直线世系图:

01刘邦——02刘恒——03刘启——04刘彻——05刘据——06刘进——07刘询——08刘嚣——09刘衍——10刘纡——11刘般——12刘恺——13刘茂——14刘馨——15友卿——16刘什——17刘讷——18刘畴——19刘宪——20刘羡——21刘敏——22刘庆——23刘轸——24刘通——25德威——26审礼——27佺寿——28承庆——29巨敖——30刘诵——31昌裔——32元一——33隆道——34巨容——35刘汾

      汉升公支下重庆市石柱县下路有德祠(蚂蝗寺祠堂)嗣孙  刘学江号深山居士  顿首拜撰于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

 

 

 

 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admin | 阅读:
相关新闻
      刘汾  刘巨容 
本文评论
表情: 表情 姓名: 字数
点评:
       
评论声明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