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吟诗作对,全国性诗词、楹联刊物常见他们散发泥土芳香的作品——“……天对地,雨对风,九夏对三冬……”清晰悦耳的吟唱声飘出窗外,余音袅袅。
农闲时,大冶市保安镇茶山村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聚满庄人,吟诗作对,好不热闹。刘煌庄与别的村庄不同,家家户户不光新春佳节贴对联,而且根据季节的变换和红白喜事张贴对联。他们的对联都出自庄户人自己之手,对仗工整,朗朗上口。如庄户刘福松家的对联:“雨喷晴空,禾苗得意;阳生菜甸,黄土变金”,极富乡土味。
刘福松还把对土地的热爱,以《七律·陇上行》表现出来:“转过溪桥陇上行,纵横成趣木欣欣。平平展展橙黄远,整整齐齐粗细匀。雨喷晴空苗得意,阳生菜旬土漫金。青山牧处风飘絮,朵朵羊羔聚白云。”
该庄四合院式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是两层的教学楼,楼下是教室。平时,教室里总能听到“仄仄平平平……”的吟唱声。
八旬老人刘正祯是庄里有名的诗联作家。他告诉我,庄里男女老少,都会吟诗作对。前辈庄人在赞美自己村庄的同时,还创作过数学智益类诗词,如“一进刘煌十八垅,一垅共有二九家;每个家庭十八人,每人都纺四两纱”,后人吟咏不厌。
为了证明刘老的说法,我来到庄户人刘道炎的家中,递烟倒茶客气一番,礼毕后问他:“你也会写诗词和对对子吗?”问我想听那方面内容,我说“随便”。只见刘道炎清了清嗓门,脱口而出:“田园勤种植,岁岁未偷闲。滋润禾苗壮,耕耘稼穑艰。诗礼传家远,今朝胜昔年。”
诗歌楹联在一代又一代刘煌庄人中传承,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体会,对所见所闻总能吟一首诗词或对一副楹联。
《中国诗刊》、《华厦嘤鸣》和《诗国》等全国性诗词和楹联刊物上,常见刘煌庄人散发泥土芳香的诗词和楹联作品。
哪家有盖新房子、结婚、添丁、祝寿、去世等红白喜事,庄人便送去各自创作的、认为是最好最美、最能表达情感的诗词和楹联。这种习俗在该庄已形成一种传统。
大冶市政府和保安镇政府从2010年开始,连年资助诗词楹联培训学校,让传统文化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。
刘正祯编写了数万字备课教案,为庄人传授诗联的写作方法和要领。
去年端午节,出嫁女刘金玉回娘家刘煌庄探望亲人,见庄园面目一新,感慨万端,以一首《回故乡》赞美家乡:“出阁经年回故乡,山山水水靓时妆。多情草木含嫣笑,执手乡邻话短长。喝口清泉甜又爽,采枝嫩蕊艳而香。阿爷传出新鲜事,还创诗联文化庄。”
2011年10月,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文朝走进刘煌庄,见到男女庄人学习诗词楹联课的场景,非常高兴。他翻阅《刘煌庄诗词选》和《刘煌庄楹联选》后,称刘煌庄为“全国诗词楹联第一庄”。2011年9月出版的《刘煌庄诗词选》,收录85位庄民写的800多首诗词;2012年出版的《刘煌庄楹联选》,收录近百位庄人创作的千副楹联。2012年,刘煌庄获“荆楚诗词之村”的称号。目前,该庄正争创“中华诗词文化之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