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基最多的是刘姓
在中国古代就有“刘天下,李半边”的说法,而在中国北方则有“张王李赵遍地刘”的说法。刘姓也是一个重要的姓氏,不但人数多,而且影响大。单从黄石来说,刘姓遍布大冶阳新各镇区,姓氏的寻找困难不小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们来到大冶古镇保安,沿着山乡公路南下,一路山势起伏,风光旖旎。忽然正前方,奇峰突兀,直耸云天;右方一山,形如伏虎,左方一山,宛若蟠龙。这里便是大冶著名的诗词之庄——刘煌庄。在诗词学校对面便是刘氏祖祠,一进三幢,古朴庄严。中幢堂屋正上方的牌匾写着“惟吾德馨”四个大字,两旁排列着汉代廿四帝的画像,楼阁上还高悬着一块牌匾,“是祖豢龙”四个镏金大字十分显眼,这是刘累的典故。
从刘邦到刘协,汉代24位帝王的画像及年号、生卒时间都清楚地挂在墙上,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登基称帝人数最多的姓氏。
阳新龙港“十五里刘”
在刘煌庄的祖堂里,我们得知刘氏在黄石最早落业的地方在阳新龙港,那里还有一座刘氏宗祠,于是我们又赶往阳新龙港。
龙港有七个行政村,68个庄门,全是姓刘,人称“十五里刘”。在龙港月台村小学的背后,便是刘氏宗祠。在这里,供奉着刘邦、刘通、刘巨容等人的神像,我们才知道了刘氏一族的历史……
揭开《刘氏宗谱》,首先就可以看到刘氏原始的徽记——兽面纹大斧钺。它含有“刘”字的象征意义,展示了刘姓祖先用它与毒蛇猛兽搏斗的威仪。后来,刘姓中地位很高的权贵出行,用它作仪仗,似乎带有某种君临天下的气派。
汉高祖刘邦建国后,分封汉室功臣,刘姓遍及全国,达到鼎盛时期,但仍集中在黄河流域。魏晋南北期间,中原多故,为避战乱之祸,刘姓族中纷纷向南迁徙,进入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、四川等地。
刘通后人分布黄石各地
唐懿宗时代,刘姓出了一位德望很高的名人,他叫刘通,祖籍徐州,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十六世孙,是唐代重臣,有功于天下,诰封金紫光禄大夫。因兵戈频繁,怀退隐之节,于唐昭宗二年,偕子侄迁居江西陂溪。这里山水秀奇,俗厚民淳,以诗礼范门,教化一方。他的懿行硕德,誉满山乡。子孙们得到他的福荫,世代昌盛。到了元代、明代,他的子孙纷纷向湖北的阳新、大冶、鄂州、武昌、浠水等地播迁。
刘功显为刘通的第十七世孙,大约在公元1320年自江西武宁西溪迁入兴国朝阳里居小溪坳口(今阳新龙港)定居。到了他的孙子刘宏甫一代,才开始在阳新大地上繁衍生息。此后,刘氏后人们又从阳新龙港外迁至大冶、黄石等地。目前,黄石地区刘姓人口拥有十多万,分布在大冶刘仁八、保安、陈贵、还地桥,阳新龙港、排市等地,绝大多数是刘通的裔孙,故有“无通不成刘”之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