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日,大冶市保安镇,在茶山村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,71岁的刘会炎、64岁的刘道汉等人正在备课本上写着诗词和对联。这个寒假,他们将再次对村里的孩子们进行辅导,讲解诗词。 教室的墙壁上贴着课表。每年寒暑假,学校每天都会免费为村民和孩子上课。去年暑假,课堂上讲的是律诗的平仄,还有几十首优美的唐诗。
刘煌庄一直有吟诗作对的传统,2011年还被授予“荆楚诗词之村”的称号。农闲时,村民们常聚在一起,用诗词和对联来赞美劳动、赞美幸福生活。
2010年,刘煌庄办起免费的培训学校。当过中学语文老师的刘会炎和退休医生刘道汉都是诗词爱好者,义务走上了课堂。目前,学校共有8名老师。56岁的刘德福是镇上一所中学的校长,在这里学会了“唱诗”,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都教给村民们。
虽然分文不收,但这些老师非常认真,不仅制定了教学计划,每次上课前都会碰头讨论、认真备课。他们告诉记者,因为喜欢,所以快乐。
刘会炎年事已高,每年暑假上课时,一讲几个钟头,汗流浃背,十分吃力。可是他说:“能为传承文化做点事情,很有意义。”
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,父母在外打工。现在,孩子们在寒暑假里有了学习的好去处,爷爷奶奶不再担心,许多老人还主动把孩子送到培训学校来。
快过年了,教室门前贴出了喜庆的大红春联,由村民自撰和书写:“普育勤培喜看杏园垂硕果,忘餐废寝传承国粹赋新联。”横批是“满园春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