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寿峤当南昌府同知,因秉公办案不惧权贵而名声大震。吏部尚书、太子太保、武英殿大学士严嵩入直文渊阁,权倾天下。士大夫奔走其门,行贿者络绎不绝。听说刘寿峤有才名,有意拉拢他,指使一位御史以巡视为名对刘寿峤说:“严太师仁德播于天下,唯才唯德是举,贤士大夫、天下豪俊、公卿子弟无不奔走其门下。下官在京都,曾听太师称兄长的才德。兄长何不就这个机会投到太师门下,以后青云直上,前程不可限量。”刘寿峤不卑不亢说:“太师当宰相,大人当御史,卑职当地方官,都是为大明江山社稷服务。卑职只知忠于圣上,不知依托豪门。”御史回去禀告严嵩,严嵩很嫉恨刘寿峤。
严嵩有个干儿子是户部侍郎,一次巡视南昌府,有意向上推荐刘寿峤,于是召见他。刘寿峤参拜户部侍郎,此人态度傲慢,端坐在太师椅上并不回礼。刘寿峤再不说话,转身就走。侍郎大怒,立即派人追回送文书的人,另写推荐他人的文书送上京城,回京又向干爹参了刘寿峤一本。事后有人对刘寿峤说,李侍郎现在是朝廷重臣,很多人千方百计高攀他都攀下上,今天他主动提携你,你却转身就走,只要稍微忍一时,你荣华富贵就唾手可得了。刘寿峤说:“孔子说: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几年后,刘寿峤进京当了工部侍郎,与严嵩巧妙周旋,暗中没少交锋。严嵩上奏皇上由刘寿峤督办建造三殿工程。这工程任务重,时间紧,办不好要杀头。刘寿峤上任后,识破了严嵩的阴谋,认真督办三殿工程,出色完成了此项工程,得到皇上的嘉奖。
京城修金銮殿,要采办紫金梁,严嵩又派刘寿峤负责采办。刘寿峤带了手下人,在江西采办到紫金梁,绑在船上,一路晓行夜宿,赶回京城。到了南京码头,早有人接住,是太师派来的人,力邀刘寿峤进太师府一坐。刘寿峤推辞不得,只得进府参见太师。太师笑容可掬,大摆筵席款待刘寿峤,暗地里派人到船上,把紫金梁锯短了三尺。
刘寿峤将紫金梁运到京城后,太师奏上一本,说刘寿峤违抗圣旨,采办的紫金梁短了三尺。皇上龙颜大怒,传旨斩刘寿峤。刘寿峤来到龙案前,禀奏道:“微臣无罪。紫金梁并不短分毫,现放在船底,望万岁派人查看。”皇上即派人下水,果然从船底下抬出一根又直又长的紫金梁来。皇上很高兴,问刘寿峤为何把梁放在船底下。刘寿峤回禀道:“太师一向与微臣不睦。微臣这次奉了圣旨,恐太师陷害,便采办了两根,一根放在船上,一根放在船底下。那日太师邀我进府饮宴,派人将船上一根锯短了,船底下一根,他未发觉,故运回来了。太师欺君害臣,望万岁作主。”皇上听了,虽然有点恼严嵩,但一贯宠信他,不便深责,这事就不了了之。
刘寿峤看到严嵩把持朝政,残害忠良,愤而告老还乡,多位朝廷官员来相送。刘寿峤想着皇上被奸臣蒙蔽,民怨沸腾,社稷难保,不由几次回头,望着京城流泪。严嵩的羽翼看到了,立刻向严嵩汇报。严嵩向皇上参了一本,说刘寿峤对圣上颇有怨言,一路流泪叹息。皇上派使者快马将刘寿峤拦转,问他为何流泪。刘寿峤不便说出实情,借口说:“微臣受圣上洪恩,在京多年,无功于社稷,一旦离开,心中难舍,故望着金殿门楼落泪。”皇上说:“卿真是忠贞之臣,朕赐卿白银千两,依照金殿门楼模样,回家修造一座。”刘寿峤回乡建起描龙绣凤的雄伟门楼,据说那是兴国州第一楼。可惜后来毁于战火。
(刘寿峤,宏甫公后裔)。